按照2020年臨儲玉米拍賣底價,不溢價的情況,2014年黑龍江三等糧到山東成本價是九毛五。這種糧適宜去酒精廠,目前,山東英軒掛牌價格是1.12元,除去抵扣5,還有1.08元,考慮到市場炒作因素較多,先期溢價在100元左右,到山東價格也就是在1.02左右,那么廠家至少不低于100元。
吉林、遼寧15年一等糧在山東成本價格1.02左右,溢價100元左右,到1.07左右,飼料企業(yè)和深加工收購價格在2200左右,價格依舊會下滑。
對于臨儲拍賣溢價都是假設,都是向好的一面設想。那么問題來了,每周400萬噸的投放數(shù)量,糧商和貿易商面臨的問題是要有充分和龐大的資金鏈接,能做到這點的有幾人?此外,糧商和貿易商拍賣的的糧,最終的歸宿就是深加工企業(yè),如果做到不看企業(yè)臉色行事,拍到糧你賣到哪里去?即使你有錢,每周的400萬噸你能買多少?你想控制臨儲數(shù)量來提高市場糧價的概率有多少?
凡事都有兩面性,你說能溢價多少多少,市場觀點臨儲玉米年份時間遠,糧食質量沒有想象的好,鑒于14、15年臨儲糧年份久遠,萬一不溢價呢?一顆紅心兩種準備:不溢價的情況下,黑龍江三等糧到山東不足一塊!
其實,從今年的臨儲拍賣底價來看,政策層面是想穩(wěn)定行情,而不是放縱市場。國家調控玉米市場的不僅僅有臨儲玉米,還有臨儲的陳化稻谷,小麥,從最近的臨儲拍賣政策來看,14年的陳化稻谷、小麥數(shù)量投放呈上升趨勢。2020新小麥上市以來,飼料企業(yè)采購熱情較高,山東臨沂飼料廠家等外級別的小麥在2200左右,并且小麥上市區(qū)域擴大化,糧源多于玉米。所以說,市場玉米回歸理性也是情理之中。
再看一下今年的玉米需求缺口,權威部門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表明:玉米缺口數(shù)量不足1400萬噸。今年的玉米需求比去年還低,需求決定行情,行情才能決定價格,現(xiàn)在基層糧商、貿易商還有大量的糧源,加上臨儲數(shù)量5600萬噸不會缺糧!如果光靠炒作來支撐行情,那么玉米市場虛擬的泡沫終究會水落石出,還原于市場真實需求面目!臨儲公告出來后各地廠家為啥下調玉米收購價格?根本原因就是:市場糧價過多,落價是和臨儲價格接軌。臨儲首拍肯定會異;鸨羌で檫^后總會平靜,回歸市場。認為改變市場的概率不大,隨著每周400萬噸的臨儲玉米投放市場,價格會逐步理性,直至底價成交!5600萬噸的臨儲玉米賣不完!因為今年的玉米需求比去年還低!